400-123-6546546

IM电竞

临渭巧娘用草“编”出新生活发布日期:2024-04-11 浏览次数:

  IM电竞下注用草编织出来的茶杯垫、花篮、收纳筐,手提包、水果盘、隔热垫、麦杆挂件等近百个花样繁多的草编工艺品,深受市场欢迎,成了城里人居家装饰的时尚品,很实用、很美观、有创意、既便宜又生态。还获得极好的市场效益。这就是“临渭巧娘”在传统的草编、草帽、草圈等品种基础上,集装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开发、创新出的奇迹。同时也是地方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2017年,“临渭草编”就入选了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来“临渭巧娘”的“临渭草编”在非遗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方面也成了一支生力军。

  渭南市临渭区地处关中粮仓的中心地带,夏收小麦、秋收玉米,勤劳聪慧的当地人们终年在土地上和粮食打交道,春播秋收,辛勤耕耘,对自己收获的作物怀有深厚的感情,包括各种作物收割后的秸秆也从不愿糟践。用麦草秸掐辫子,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收获的果实,通过勤劳灵巧的双手编织出草帽及各种形式的草编制品,既增加了收益,贴补家用,又合理的安顿了农村妇女那双从不闲暇的手。草编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在这里蔚然成风,群众基础相当厚重,长期的传承实践,逐渐形成了临渭区富有地域特色的手工编织技艺。

  “临渭草编”主要分布在临渭区的原区一带,这里环境相对艰苦,原高沟深,出入不便,是临渭区有名的贫困地区。如何改变现状,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当地群众祖祖辈辈的梦想。“临渭巧娘”把现实生活需求与当地的传统手工技艺结合起来,相继成立“巧娘草编合作社”、草编加工厂、家庭型小作坊等生产基地等,开发出适合现代社会时尚潮流的新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用传统手工编织编出了新天地、新生活!

  传统手工技艺“临渭草编”,在助力脱贫的道路上,用“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扩大产业扶持链,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贫困户参与进来,实现经济利益和文化发展双丰收。草编也带动了临渭原区6个街镇的经济发展,为那里的群众找到了致富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区域的文化品牌和一个蓬勃向上的传统手工产业链。它的影响力还辐射到了临近的阳郭镇、崇凝镇、阎村镇甚至渭北的下邽镇、华州区的东阳等镇。传统手工草编技艺,所形成的地方助力扶贫的典型范例,也受到了省市区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今,“巧娘草编合作社”已被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了非遗草编传习基地,广东绿芽集团授予半乡学堂,陕西省嘉义妇女发展中心挂牌“堦子村妇女博览园”,临渭区妇联挂牌“妇女儿童之家示范点”“妇女创业就业基地”等。他们成功的助力扶贫工作经验也获得了广泛的推广。

  临渭区阳郭镇、桥南镇等原区一带,自然环境艰苦,当地的人们自古就有手工编织的文化传统,最早的手织品以草帽为主。2016年, 非遗项目“临渭草编”的传承人陈春苗、陈有强在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致富不忘周围的贫困群众,事业有了初步成功,如何带领更多同乡共同走向富裕之路,这是陈春苗、陈有强经常思考的事情。近年来他们响应政府精准扶贫,共同致富的号召,利用合作社的形式把有志于草编产业的闲散农户联合起来,整合人力、物力资源,以加工厂为龙头,以众多的家庭式作坊为基础,统一产品标识,统一定价、统一销售,对农户实行订单式培训、订单式制作,极大的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产品的生产、销售不断增长,走上了一条持续壮大,共同致富的发展道路。

  2017年10月18日,习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临渭区积极实施“文化扶贫”工程。“临渭草编”这项省级非遗项目正是在此次助推脱贫攻坚战中脱颖而出,优秀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广泛的群众基础,取之不尽的原材料资源,才华出众的事业领头人,加之设计推出了符合现实生活需求的草编产品新种类,成功的带领当地广大身处贫困境遇的民众逐步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健康富足的发展道路。2017年被陕西省文化厅评为“陕西省第一批文化助力扶贫示范单位”。

  临渭区烟村大寺组的程大嫂,家庭发生变故后,她和儿子相依为命,生活非常拮据。陈春苗得知情况后,亲自上门为她传授草编技艺,并与她签订了长期回收合同,儿子收集当地废弃的玉米皮、麦杆每斤按一元人民币,交给合作社,程大嫂通过编织草编一个月最低可有1500元的收入,现已成为合作社骨干老师之一,每天可有50-100元的收入。她满含热泪的说:是草编技艺让我重新对生活有了希望,参加合作社使我的家摆脱了脱贫。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堦子村庙底组有户人家,丈夫因病早逝,剩下她和智障的儿子生活十分困难,经济没有保障,仅靠政府的贫困补助金生活。陈春苗多次上门为他传授草编技艺,并让她带儿子到地里收集别人不要的玉米皮和麦杆,合作社的回收价高出市场10%,并让儿子在合作社打扫卫生来贴补家用。另外,还有合作社骨干六十七岁的王秋爱一家,三个女儿都已出嫁,剩下他和老伴,生活全靠女儿们帮持,自从加入了草编合作社,经济和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已成为出色的技艺培训老师,一天培训的收入都在100-200元,月工资约在3000-4500元之间。现在也用不着孩子的钱了,心情好了,和姐妹们在一块做草编不由自主地唱歌、唱戏,仿佛人也年轻了,膘包也鼓起来了,近几年她走了内蒙、山西、河南、甘肃,既挣了钱,又游览了很多地方,活的有尊严了。

  如今,临渭的原区一带妇女们围拢在一起,编织各种草编产品的场景,已成为当地扶贫致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原区一带利用草编增创收入的群众已达万人以上,生产的各式产品已销往广东、山东、河南、东北等地,订单不断、供不应求,2018年产值突破了1200万,年人均产值已达2万元左右。

  为了提高临渭草编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项目的影响力,他们在非遗宣传方面,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利用各类展演平台,做好地方传统文化的宣传。

  在节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非遗展示活动中,积极组织 “临渭草编”参加各类展演展示活动,如参加渭南市“正月里文化大庙会”活动、社火巡游活动、省市部门举办的庆祝“遗产日”宣传活动、陕西省文旅厅主办的传统手工技艺大展、渭南市文化局主办的非遗传承人技能大赛等各类宣传活动。同时,他们非常重视媒体的宣传效应,比如配合渭南电视台百集非遗电视栏目组,对“临渭草编”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文化历史价值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解读,拍摄完成了非遗专题宣传片,在渭南一套、二套、华山网进行播放。另外,通过报纸、媒体、微信、网站等各种平台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让“临渭草编”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由于产品良好的社会效益,“临渭草编”在各种非遗技能大赛中获得过多次好评,陈春苗受邀赶赴宝鸡麟游县、合阳、陕南、山西、河南、内蒙等地区为当地农村妇女作草编技能的培训,深受各地群众的欢迎。“临渭草编”也从小到大,由小作坊进入到了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快速走上了健康的发展之路,项目的发展也促使地方的传统草编技艺在生产中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保护中得以传承,在传承中得到长足的发展,“临渭草编”的品牌效应也在逐渐扩大。

  临渭区的原区一带是当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依托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非遗传承人陈春苗、陈有强主动请缨,以自己的草编产业带动周边的乡亲们脱贫致富,他们定期上门进户义务为贫困户、残疾人和草编爱好者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门能够增加收入的技能.合作社几年来先后在临渭区内成功举办扶贫订单式免费草编技能培训班50余期,参训人员3000余人,解决贫困户就业300多户,2000余人,产品订单也特别的向贫困户们倾斜,依托“巧娘草编合作社”、部分贫困户户均年收入达万余元,已经达到了脱贫的国定标准。陈春苗对于贫困户还有一项特别优惠的待遇,对于贫困户们提供的原材料、产成品收购都要高出市场价格的百分之十来付款,对于个别无启动资金的农户,合作社采取先垫资,以回收产品的形式抵付垫款。

  成绩来之不易,他们决心一定要有明确的发展意识,脱贫攻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重在脚踏实地的持续推进。今后,将不断探索和创新文化扶贫的模式和路径,按照“群众主体、文化为本、产业引领、精准施策”的原则,建立“以手工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的经营模式,积极尝试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加大培训传承,扩大带动辐射的力度。进一步推动传统手工艺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大力推进文化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在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吸引更多文化技术工人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实现以非遗技艺增收致富的产业化发展,实现经济利益和文化发展双丰收,并在发展中更好的传承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